跳到主要內容區

中正校史

  談談創校的時候

   
   時 間:
2000112上午

   地 點:中正國小禮堂

   主 講:張金輝校長

   聽講者:本校三、四年級全體師生

   出 席:校長、葉主任、曾主任

   紀 錄:資訊組鍾兆正老師
  
  
     中華民國89年(西元2000)年112日上午張校長深著一襲深藍色的正式西裝,   
   精神飽滿的由校長及葉主任的陪同,步入寬敞的演講廳, 在場師生都以熱切的眼
   神望著今天的貴賓,希望能在講演中得知學校過往的種種。
     在校長介紹之後,張校長一開口便以一種資深教育家有的語詞,引發今天的講
   演,全場講演歷時50分鐘左右,張校長的每一句話都深深的沁入在場聽講的師生的腦
   海裡,勾動了大家思古的幽情,我們彷彿歷經了一次時光之旅,從而對前輩、這塊土
   地及土地上的一草一木、一瓦添增了許多感情,相信大家獲益良多。
   以下就是此次講演的幾個話題,我將之整理於下:
 
 

   【取名為中正國小】

      民國43年,校地原為公有地權屬竹北鄉公所,當時此一地區為一片凹凸不平的田
   地及墓地(東側),前面有一條通往新的公路,路兩旁有高大茂盛的木麻黃樹並排
   著,每當天色晦暗之際,總令人有陰森怪異的感覺。當時這附近的兒童要上學讀書
   ,都得走上半個小時到鐵路西邊的竹北國小或新社國小,不僅路途遙遠難走,途中又
   要跨越鐵路平交道,所以感到非常不便也不安全。於是,地方人士深感在鐵路東邊籌
   設一所學校的必要,只因當時地方政府的財政困難,無法徵收民地,所以選擇這塊鄉
   有地為建校用地。
     有校地之後,大家便開始思考要為這個新的學校取個名字,有人建議:本地名
   「水龍」故學校取名「水龍國校」;也有人說:這一帶又叫「豆子」,校名就稱
   「豆子學校」;又有人提議應與村名同名,但均因名稱不妥或不雅或已被取用而
   放棄。幾經波折,最後決定以校前的公路名(當時是中正路)為本校名。於是民
   國478月預設竹北國小中正分校,翌年(民國48年)方正式成為竹北鄉中正國民學
   校。 
 
 

   【流彈事件--學校成雙胞】

      民國45年時,這裡(中正的校址)正大興土木,興建瓦頂教室6間(含中廊),
   工程將要完成階段,不幸這附近發生流彈打死二名(女)正在田裡工作的農
   民。原來本校校址一帶,剛好處在北方湖口台地練兵靶場的射程範圍,而每當新兵
   操練打靶時,總有一些流彈會飛到這一帶。發生此一嚴重傷亡意外事件後,引發居
   民的恐懼及不安,尤其竹仁、竹義里的村民極力反對。為了子女的安全,發動捐資
   另社新校運動,於是在竹仁里購地興建校舍,又設立一所竹仁分校,而翌年同時成
   立為竹仁國民學校,如此就成了雙胞,兩校相距不到500公尺
     由於當時中正分校有流彈的威脅,許多人都不敢到這裡就讀或任職,而我受了
   當時地方上父老的請託及當時地方的望族吳金柚先生的懇切請託,盛情難卻之下,
   毅然就任中正分校的分校主任,負起創校的重責大任。民國4791,我帶領4
   班學生,4位老師共150多人,從竹北國小一路走到中正分校來,成為中正國小的第
   一批師生。
     由於靶場不遷移,流彈威脅仍在,因此為了師生安全,學校不斷的透過各種管
   道向上反映,敦促加強防範措施,然而效果彰,時而發生流彈打破教室玻璃、打
   壞教室牆壁、或穿破櫥櫃等,此事件不勝舉,甚至有一次流彈還打到學生身上,
   幸而流彈力量已經弱了,才沒傷到學生。經過不斷的反映,不斷的交涉,結果皇
   天不負苦心人,直到十年之後,軍方終於停止使用靶場,從此流彈問題不再發生。
     撫今追昔,創校之初,雖有流彈不斷,然而尚未發生重大傷害,尚應感謝學校
   鄰居  土地公爺(福德正神)冥冥之中的庇佑吧!
 
     楊素月老師補述:以前在第二棟教室上課的老師,因為怕流彈打到學生,所以
   在教室布置時,都把櫥櫃安排在靠北邊靶場的方向,藉以阻擋流彈的波及,形成一
   種有趣的現象。
 
   :吳金柚先生  歷任縣議員及本校家長會長
       楊素月老師  本校資深教師
       學校旁有一座土地公廟,廟名惟馨宮
 

   【創校維--漫談那時候

 
    整平校地
 
     民國47年分校創設之初,物資缺乏,校舍簡陋,以微不足道的開辦費辦學,實
   有巧婦難為之嘆。當時困苦到校長室僅以隔開中廊充當,此狀況一直延續20多年後
   ,才有正式像樣的校長室。當時,學校裡既沒廚房也缺飲水,當然也別談營養午餐
   了。在校園並無目前的看到的運動場、球場或富麗堂皇的禮堂,有的是一片凹凸不
   平的空地及東邊的墓地,由於政府財政困難,無法支援經費來整平校園,所以學校
   只好發動家長們義務勞動,出錢出力,憑著自己的勞力,建設自己的校園。一時家
   長、老師、學生靠著鋤頭土,台車搬土的方式,將偌大的校園中凸出的地方削平
   ,下的地方填平,而東邊墓地先人的骸骨則請專人蒐集、安置於竹北里北和宮萬
   善祠裡供奉,如此,經歷一個月的時間,方整出一片平地可供活動。
 
 
   之二 校園裡的黃豆田 & 種植黃豆
 
     開校之初,學生人數不多,而校地相對寬廣,可騰出不少空地,閒置不用實在
   可惜,於是附近家長自動協助耕作該空地,種植黃豆。由於校地土壤肥沃,黃豆生
   長特別茂盛,當時校園有一片綠油油的黃豆隨風搖曳,真是美麗!至於黃豆的收成
   工作都由師生起來,豆、打豆,讓大家忙得不亦樂乎。收成後的黃豆,則賣給
   商人,所得資金便用以添購辦公用品,或充實學校設備。 
 
 
   之三  綠化校園
 
     整平的校園,無一棵花草樹木,以光禿禿來形容最為恰當,於是綠化美化校園
   為當務之急,為欲善其事,先訂購了鋤頭、鐮刀、畚箕、鏟子等農具,一切自己來
   動手。全校師生利用課餘時間,整理校園,種植花木,然後澆水、除草,細心照顧
   ,充分發揮勞動克難的精神。那時候,(民國48年春季)種植在嫌校園的20多棵亞
   歷山大椰子如今以高入參天,為校園最醒目的標記,還有中庭的扇葉蒲葵、南美松
   集散落在角落枝葉茂盛的大榕樹等,這些跟學校同齡的古樹,見證本校發展至今,
   又讓後人乘涼。大家可知,這些樹苗是學校行文向桃園農校及竹東林管處索取,再
   派老師、工友親自去挖掘要回來的,然後靠高年級同學每日勞動服務培養的成果,
   想起來實在得來不易。還有不可能再現的情景,在前校園沿著路旁種植許多梔子花
   和菊花之類花木,每當春夏季紅的、白的、黃的大小花朵盛開時,校園裡飄逸著一
   陣一陣的花香,常讓路人駐足聞香。還有,現在新校門處,為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
   池塘,池旁種有垂柳,綻放各種顏色的蓮花,魚穿梭其間,讓人欣賞之漁會忘憂
   忘
 

   【身在福中應知福 

     現在台灣經濟發展,國家富有,政府注重教育文化建設,所以台灣的每所學校
   ,都呈現富麗堂皇的校舍建築,都擁有一座寬敞的禮堂或活動中心。運動場則有標
   PU道,各種遊戲器材,還有美麗大方的校門,以及造型特別的圍牆。更有理想
   衛生的廚房,富有營養的午餐供應等,這與創校當時的情況相比,晚輩的你們真是
   幸福多了,然而,我要期望各位,如此美好的學校環境和學校生活,得來並不易,
   我們身在福中應知福,進而應惜福,想念本校創設當時,前輩們所付出的辛勞以及
   克難、勞動、好學、愛校的精神,應向他們看齊,崇尚勤勞、勤學,將來成為社會
   國家有用之才。
瀏覽數: